查看: 150|回复: 16

[01-05] 历史上的三个空城计!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1-5 16:48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:

一、诸葛亮的空城计
西晋时有个叫郭冲的人,便是这个《空城计》的“发明”者。他说,诸葛亮驻守阳平关(在今陕西省勉县西)时,派魏延领大军东出攻魏,自己留万人守城。

不料司马懿带着二十万大军要迎敌魏延时,却同魏延兵马对不上阵,从旁边过去了,一直来到阳平关前,离城只有六十里,诸葛亮才发觉。这时候,要把魏延追回来已无可能,自己赶向魏延军中也来不及,于是诸葛亮就叫军中数人出城打扫。司马懿引兵来到,看见这情况,认为孔明平日谨慎持重,城内必有伏兵,便引兵退守山间。到了次日,孔明大笑对部属说,司马懿怕我的伏兵,已经退走了。探子外出打探,果然魏军都退走了。

这个故事,注《三国志》的裴松之曾加以驳斥,认为即使司马懿怀疑有伏兵,自己的二十万大军正可以驻留附近,观察虚实,何至于就立即退走?

但是作为小说,但也不妨。小说本来就是虚构,其中的描写,不可能尽都合情合理。人们既不是拿它作为历史的真实对待,大可以作为民间传说,加以欣赏。所以《空城计》这个戏还是可以继续演下去的。

偶投裴松之一票,司马懿又不是SB,居然一点军事常识也不懂。
###########
二、文聘的空城记
《三国演义》所不载,而在《三国志》裴注所引的《魏略》里实实在在登载着的故事。这是三国时代另一个“空城计”,它的可信程度,似乎比诸葛孔明的“空城计”还要多些。

《魏略》说,曹丕在位的时候,大将文聘镇守在江夏一带地区。有一回,孙权以五万兵马,亲自包围文聘于石阳(今湖北孝感县西南)。石阳由文聘据守已久,孙权突然来攻,刚好在连绵大雨之后,防御工事受到破坏,还未修补;壮丁也在田间劳动,未及返回。

文聘认为,出城应战固不可能,闭城坚守也难拒敌。他苦思之下,忽得奇计,就吩咐城里人都藏起来,让城中死寂一片,他自己又躲在宫衙里,不再露面。孙权仔细量度了一番,觉得非常可疑,就对部将说:“此人是曹操信赖的将领,自然非比等闲之辈。如今知我来攻,却毫不防备,必然其中大有狡诈,否则便是外面埋伏奇兵了。还是撤退为好。”于是引兵退走了。

这段记载,固然出自传闻,真假亦不可知;不过,《魏略》是魏国的郎中鱼豢所撰的,他记载同时人的事迹,应该比较可信。

然而即使可信些,小说家也弃而不取,自然有他的见解。因为同样是“空城计”,放在文聘身上,把文聘歌颂一番,从整本书的结构来说,实在意义不大,反而成为蛇足;而放在诸葛孔明身上,却能显出孔明的智慧过人,和司马懿的“畏蜀如虎”。对于勾勒人物,渲染情节,便大有作用了。所以作为文艺作品,我也认为宁可牺牲文聘,而保留孔明的“空城计”的。

偶再投裴松之一票,原理同上,虽然他跟文聘没什么事,但道理是一样地。
**********
三、萧承的空城计
再说南北朝时代,也还有一个空城计。那是宋文帝刘义隆在位的元嘉七年(公元430年)。那时,占据北方的是北魏拓拔氏贵族,在南方的是刘裕建立的宋朝。在如今山东省北部,沿着黄河,便是北魏和宋的边界。黄河南岸的济南郡则是边境的要地。

这一年,北魏出兵突然进攻济南,济南太守萧承之手下只有几百士兵,因为敌人来得意外,召请救兵已来不及。萧承之忽生一计,便叫打开城门,藏匿士兵,故意装出一片神秘的气氛。城中人说:“贼人势众,我军兵少,怎能如此轻敌?”萧承之说:“如今孤城一座,兵微将寡,势难抵敌。假如再向敌人示弱,后祸不堪设想;只有使敌人疑我埋伏,不敢进迫,才是上策。”果然魏兵大至,看见城外这般模样,十分疑惑,于是撤走了。这事记载于《资治通鉴·宋纪》。

有人说,也许这个萧承之是看过郭冲写的空城计,也未可料呢。不过,萧承之从《三国志》文聘的故事中得到启发,也未始没有可能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16:50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一个和第二个听过,最后一个没有听说过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16:51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hou:65只听过孔明的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16:53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萧承 这个听都没听过...........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16:54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诸葛亮要是完了,司马懿也就没事干啦,司马懿的选择是正确的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9-1-5 17:06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5# jkffmme


他最终还是跟孔明一块走了~~~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17:07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就知道第一个,。因为初中古文学过,还是小学来着- -?》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17:09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最哦后一个 不出名·····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19:19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史迹:那年的那天,家中看电视突闻敲门声,猫眼观望一携包者,吾惧静等,其知难而退也~~~“空城四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20:07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hou:34好久没有来了啊,起子还在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20:07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第一次听说,谢谢了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20:16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古代的人都好聪明。hou:14
现在的人更聪明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22:05:55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像易中天说曹操也上演过空城计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22:12:09 | 显示全部楼层
3国最帅的就是赵云了hou:34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22:39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不错
算是长了见识了
书上都没看到过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22:44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爱贤知贤 于 2009-1-5 22:46 编辑

还有一个
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期,国民党在林彪忙于休整,华中战场的战争空隙之际由派兵偷袭完全处于空城状态的"哈尔宾",本来这次作战计划是非常正确的.
可惜毛主席搭台唱戏,国民党被彻底忽悠了,等蒋发现是唱戏的时候,解放军两个纵队已经在哈尔宾城外构筑了防线,傅作仪将军才火速命令军队返回.
那时候的哈尔宾是共产党的基础所在,苏联的援助,基本的工业都在这个孤城里.可想而知,如果偷袭成功,那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攻占景洲的绝妙战略就是白忙活.
呵呵........
毛主席作为三军领帅,真是厉害
hou:34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9-1-5 22:46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楼上的见识也很渊博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